市场与大师-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

Posted on
社会 哲学 经济 | 共 514 字,阅读约 2 分钟,浏览了

资本主义:基于财产私有制度和法律上自由个体之间的交换,主要委托市场体质调配的商品生产和分配体系

基督教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贪婪的欲望,应该去除。

伏尔泰:追求经济上的个人利益比追求其他目标要安全的多

宗教狂热轻则导致不公,重则导致内战

女人和孩子不被限制在农场里,可以获得有报酬的工作。家庭收入变多,奢饰品变成了舒适品,舒适品变成了必需品(茶叶)

  • 改革开放后牛奶鸡蛋从奢饰品变成了舒适品,又变成了必需品

消费欲望没有太多增长,而消费能力获得极大增长

上世纪的高出生率产生新的阶级(人口红利)

零售者给新的阶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诱惑,侵蚀了当地原有文化,用流行文化取而代之。

所有思考的终点应该是各种形式的实践

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以贵族人事华丽的外表和奢侈的生活来估量。

当时哲学家/投机者/政治信仰者/乌合之众以牺牲人类来做社会实验/革命

个人为了展示自己和他人地位平等(炫耀他人不如自己),追逐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所使用的消费品,在消费中完成对自身的认知。

马克思主义隐藏着类似基督教义对金钱利益的道德批判

  • 货币根本不具备生产力,唯有依靠辛勤谋生的劳动才能真正的创造财富。

创造了共产党宣言,却未对如何保障共产主义的运行进行具体的阐述

统治阶级的思想决定了国家的走向

📝 评论
评论区加载中,请稍等